第一百一十九章:当官要厚道-《大明之我是朱祁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四个孙子看着也是有出息的,以后各个恐怕都有一番成就。”徐有贞恭维道。

    “免贵姓王,小老儿今年五十有九了。

    哎,有啥出息,也就只会种地了,哪像你们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,我们庄户人家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。”

    王老汉说道,中年汉子听见夸自己儿子,也跟着露出了腼腆的笑脸。

    徐有贞赶忙说:“少年人乾坤未定,机缘之下有一番大作为也未可知啊,将来状元及第也是有机会的!”

    王老汉跟儿子只是摇摇头,憨厚的笑容洋溢,都知道人家只是说个漂亮话,可心里还是高兴不是。

    徐有贞见气氛见好紧接着问道:“今年的麦子长势如何?是不是比去年要好?”

    王老汉一听粮食眼睛便亮了,猛地点头:“您说的是,也幸好临着这条大河,虽然没有下几次雨雪,可总算是不缺水,比去年是要好些。”

    “那这河水往年水情如何?”徐有贞接着王老汉的话头问道。

    之所以是问他,不是去找县衙去核实水情,是因为若是不遭灾,水情的具体情况衙门中人还没有这些生活在水边的百姓了解。

    王老汉果然利索的回答道:“前些年发过几次大水,只是多在上游那处河堤决口。

    平时我们这的河道倒是挺老实,堤坝也结实,没有出过事,就是老受上游连累。”

    “那这是为何?”徐有贞不解的问道。

    王老汉表情有些激动,“要怪就怪我们命不好吧,县令大人家的祖坟地在上游北边。

    每次大水过境,那县令就下令掘开这南边的堤坝,我们这些生在南岸的人就活该被淹了!

    找了几次也没什么用处,后来大家也都认命了。”

    徐有贞眉毛一挑,还有这种事?

    不过现在也不是为谁伸冤做主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结合朝中资料,查证可以助于皇上南水北调构想的水情,其余的事都要靠边站了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那照您这么说,这河平时还是挺温和的?”徐有贞再确认的问道。

    王老汉点头,“这倒是,没了那遭瘟的县令,我们这平安的很呢!”

    “爹!您少说两句!”王老汉的儿子见老爹一直在说县令的不是,赶忙拉着他的袖子劝。
    第(2/3)页